爆竹
词语解释
爆竹[ bào zhú ]
⒈ 古时用火烧竹,毕剥有声,火花迸裂,称为爆竹。今人用纸卷火药,点燃发响,也称爆竹,或称爆仗。
英firecracker;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也叫“爆仗”、“炮仗”。
引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
唐 刘禹锡 《畬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宋 王安石 《元旦》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游览既毕,宴於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靂声。”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 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⒉ 供燃爆用之竹。
引唐 元稹 《生春》诗之十三:“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从者试烧爆竹取声,水激石怒,天地若裂。”
国语辞典
爆竹[ bào zhú ]
⒈ 古时以火燃竹,劈㕷作响,用以驱鬼。今则用纸卷裹火药做成,点燃引线就会炸裂,发出巨大声响,常在喜庆时燃放。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也作「爆竿」、「爆仗」。
引《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近爆仗 炮竹
英语firecracker
德语Feuerwerk, Feuerwerkskörper, Schwärmer (S)
法语pétard
最近近义词查询:
洋娃娃的近义词(yáng wá wá)
无可奈何的近义词(wú kě nài hé)
交流的近义词(jiāo liú)
调剂的近义词(tiáo jì)
正式的近义词(zhèng shì)
生平的近义词(shēng píng)
分别的近义词(fēn bié)
明明的近义词(míng míng)
伴同的近义词(bàn tóng)
今朝的近义词(jīn zhāo)
连年的近义词(lián nián)
到底的近义词(dào dǐ)
声息的近义词(shēng xī)
惩罚的近义词(chéng fá)
可惜的近义词(kě xī)
简要的近义词(jiǎn yào)
终于的近义词(zhōng yú)
店员的近义词(diàn yuán)
沿途的近义词(yán tú)
过期的近义词(guò qī)
今天的近义词(jīn tiān)
考察的近义词(kǎo chá)
如何的近义词(rú hé)
随声附和的近义词(suí shēng fù hè)
调养的近义词(tiáo yǎ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