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n yú
注音ㄐ一ㄢˋ ㄩˊ
繁体見於
词性动词
⒈ 即出现于。
英see also;
⒈ 指明文字出处或可以参看的地方。
引徐复 《阏氏读音考》:“匈奴 语言见於《史记》、两《汉书》所载者,凡二十餘名。”
⒈ 可从某处见到,多用于指明出处以供参看。
例如:「兔死狗烹的典故见于《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1.“您”、“恁”二字互为异体始见于元代,比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这样的句子。
2.自《汉书》以后,官修正史不为游侠立传,侠的形象多见于稗官野史或虚构作品,这更说明侠具有与生俱来的民间气质。
3.墙文化古可追溯千万年前,先可见于大街小巷。
4.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5.这首词见于碑刻,词后有元代人谢升孙、元末人宋克等人的跋,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岳飞所作。
6.读书可以供我们消遣娱乐,可以装饰,也能够增加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常是在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见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是为了在社会中有更多的竞争力。
7.“学”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便写作学,上半部像两手摆弄算筹,下半部像房子,房子里面是童子。
8.一百十二、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主要见于“吞酸”、“反胃”、“嘈杂”之症。
9.仙道之闻不但载于稗官野史,甚至可见于正史中。
10.这种绯红金刚鹦鹉常见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亚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