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安内攘外 |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
同病相怜 |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
自我批评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
逸游自恣 |
逸:安闲;自恣:放纵自己。安闲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纵自己。 |
玩世不恭 |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
故步不离 |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玉卮无当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慷慨悲歌 |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
鸡胸龟背 |
凸胸驼背。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女生外向 |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平地一声雷 |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转弯磨角 |
见“转弯抹角”。 |
横拖倒扯 |
犹横拖倒拽。 |
惊心悼胆 |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
出神入化 |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见所不见 |
见“见所未见”。 |
钜学鸿生 |
学识渊博的人。 |
枭首示众 |
斩首悬示于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