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见侧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出处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伪斜平直各相乘除。”
例子清·李渔《闲情偶记·诗曲·结构》:“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
基础信息
拼音páng jiàn cè chū
注音ㄆㄤˊ ㄐ一ㄢˋ ㄘㄜˋ ㄔㄨ
繁体旁見側出
感情旁见侧出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从侧面表现。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混淆是非(意思解释)
- 扬幡擂鼓(意思解释)
- 争先恐后(意思解释)
- 敏而好学(意思解释)
- 兵无常势(意思解释)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意思解释)
- 投石问路(意思解释)
- 惊心动魄(意思解释)
- 今来古往(意思解释)
- 毁于一旦(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释)
- 异途同归(意思解释)
- 吴下阿蒙(意思解释)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释)
- 文山会海(意思解释)
- 款学寡闻(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无关紧要(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时不我待(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释)
- 屡试不爽(意思解释)
- 热气腾腾(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芒刺在背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
囊萤映雪 |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居重驭轻 |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
缘悭分浅 | 悭:欠缺。缘分欠缺。指与对方无缘相见 |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推三阻四 |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
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雄心壮志 |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
语重心长 |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歌舞升平 |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
单刀直入 |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凤友鸾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
声驰千里 |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