哕心沥血的成语故事


哕心沥血

拼音yuě xīn lì xuè

基本解释哕:呕吐;沥:滴。吐出心,流出血。比喻费尽心思和精力。

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志遗六》:“读公当时十失四事诸疏,盖皆哕心沥血之诚也。”


暂未找到成语哕心沥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哕心沥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木本水源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逆道乱常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不折不扣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囊萤映雪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颠沛流离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野心勃勃 清 陈天华《狮子吼》:“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
穷途潦倒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的一生,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穷途潦倒的一生。”
栋梁之材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