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诒伊戚的成语故事


自诒伊戚

拼音zì yí yī qī

基本解释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出处《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 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自诒伊戚的典故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诒伊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日甚一日 《新唐书 独孤及传》:“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不正之风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绿林大盗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高步阔视 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龙腾虎跃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珠宫贝阙 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