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屈事穷的成语故事


理屈事穷

拼音lǐ qū shì qióng

基本解释理:理亏;穷:尽。道理上被压服,事情已到了山穷水尽。

出处南朝·宋·何承天《奏劾博士顾雅等》:“既被摧摄,二三日甫输帖,虽理屈事穷,犹闻义耻服。”


暂未找到成语理屈事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理屈事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混淆是非 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改过迁善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忧喜交集
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雪兆丰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高步阔视 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简明扼要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