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愆纠违的成语故事


绳愆纠违

拼音shéng qiān jiū wéi

基本解释绳:束缚,扶正;愆:过失;纠:纠正。指举发过失,纠正错误。

出处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中丞之职,非徒绳愆纠违,亦当顾国家大体。”


暂未找到成语绳愆纠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绳愆纠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随行就市
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经文纬武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放牛归马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易子而教
如臂使指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处实效功
拂袖而去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倒悬之危 《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