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高阁的成语故事


置之高阁

拼音zhì zhī gāo gé

基本解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暂未找到成语置之高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置之高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条条大路通罗马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颐指气使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明知故问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顿挫抑扬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繁文缛节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燕雀安知鸿鹄志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徇私舞弊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舞弊,克减酒肉。”
一鼻子灰 《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囚首垢面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