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鱼肉的成语故事

拼音zì xiāng yú ròu
基本解释鱼肉:以人为鱼肉;比喻残杀。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自相鱼肉的典故
晋朝时期,匈奴人刘渊见晋惠帝司马衷的八个亲王发生互相残杀,就在左贤王刘宣和将领的怂恿下,自己称帝。晋惠帝被祁弘赶到洛阳,刘宣阻止刘渊援救,认为司马父子兄弟自相鱼肉,可以乘机消灭他们,于是迁都平阳,准备进军洛阳。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相鱼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眼泪洗面 | 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
安适如常 | 叶圣陶《线下 孤独》:“待交了春,天气渐见和暖,就安适如常了。” |
斗鸡走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 |
动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
上气不接下气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
为民请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
当仁不让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
遁世离俗 |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
劳民伤财 |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
和风细雨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